最新目录

趁热打铁,采编人员的必修课

来源:钢铁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美国遏制华为世界瞩目,也把5G技术带入公众视野。5G的容量可达4G的20倍,而耗电和费用却下降了10倍,这项技术将改变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媒体技术变革和深度融合转型,采编人

美国遏制华为世界瞩目,也把5G技术带入公众视野。5G的容量可达4G的20倍,而耗电和费用却下降了10倍,这项技术将改变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媒体技术变革和深度融合转型,采编人员最重要的是用钢铁般过硬的产品,守住舆论阵地。如何通过新的策划、采访、编辑、发布流程,做出钢铁般过硬的产品呢?笔者有个观点是趁热打“铁”:拿用户关注的热点做文章,或把热点加入到新媒体产品中,增加产品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本文将以各种微信公众号的热门推文为例,进行分析说明。

一、何为“热”,为何“趁热”

本文指的“热”,是媒体用户长期或短期内,目光聚焦的一切,包括但不限于热点事件、热门人物、热点节日、热门歌曲影视剧……在一定时期内,它们反映了用户的信息需求、观点需求和情感需求,本身就是媒体产品应当记录的时代脉搏。

“趁热”的形式很多:写热点本身,在标题用热点名词,以热点为引子展开叙事……不管怎么做,都能利用热点的天然流量增加用户点击量,利用热点的影响力提高产品传播力,使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2019年春节档大火的电影《流浪地球》就以超高热度,被各类公众号所用,不少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比如:年糕妈妈撰文《流浪地球破20亿,大家都说吴京老婆“旺夫”》,宣扬夫妻间的信任与支持,阅读量10万+;视觉志推送的《80后夫妻流浪地球5年》,用图文细数一对情侣全球旅行的点点滴滴,阅读量同上。

二、这些热点,不蹭更好

尽管热点带来的好处很多,但随波逐流不一定是突围之道。以下两种热点,不蹭最好。

(一)与内容关联度很低的热点

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适用“内容为王”这个原则。一个媒体产品,如果内容够硬,不蹭热度,也许它不能吸收很多流量,取得辉煌的传播成绩。但是,如果内容牵强,非要“攀龙附凤”蹭热度,就会遭到“反噬”:阅读量一时提高,但长远上损害了账号的品牌和形象。

(二)不符合账号定位的热点

用户关注账号,是因为账号的定位符合自己的需求,提供的服务、推送的文章对自己有价值。用户对账号有着一贯的预期,如果热点的加入不符合账号定位、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就会让账号陷入“同质化”的泥淖,伤害用户体验。

三、策采编发,每一步都能更“热”

1.选题策划有多重要呢?在人工智能甚嚣尘上的今天,新华社、腾讯、今日头条、《南方都市报》……都推出了写作机器人。如果采编流程还有什么不能被机器所替代,一定就是导向性、创造性、情感性、智慧性最为突出的选题策划了。热点分持续性和突发性,两种情况的策划方法略有不同。

拥有持续性热度和国民度的热点元素比如节日和名人等,应在日常选题中着重考虑。如果产品的内容和主题包含这些元素,甚至只是相关,就可以考虑运用。比如“贺学友”这个名字不够响亮,但他作为阿里铁军销售冠军,和马云有交集。公众号有书在推出贺学友的课程时,用的标题就是《马云:真正优秀的人,都具备这种思维》,并在文中引用了马云与贺学友交往的细节,呼应标题,取得了10万+的阅读量。

在突发的热点新闻占领屏幕时,舆论有时会分化、激化,媒体应当及时采取行动——弘扬正能量,这时对热点的运用往往是聚焦热点本身。比如,在中美贸易摩擦日渐升级的过程中,我国主流媒体及时发声,其中,《人民日报》推文《这,就是中国态度》,以一副“谈,可以!打,奉陪!欺,妄想!”的九字海报履行媒体职责,把握舆论风向,守护正义。

2.采访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以往新闻采访讲究唯快不破,但是在“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媒体融合时代,采访既是产品策划发挥价值的关键,也是产品多样性生成和广泛性传播的基础。采访不但要速度快,更要做到:人无我有,即在事件未成为热点之前,发现苗头、及时捕捉、持续跟进;人有我优,即利用尽可能多的渠道,收集各种来源的热点信息,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真相;人优我转,即为同一热点挖掘新的深度、新的思路、新的情感,或者索性挖掘新的热点事件。

比如,不少人对美国作为全球霸主绞杀华为一事感到恐惧。《人民日报》发文《华为绝地反击,中国居安思危》,以“华为研发十余年的备用方案迅速启用、华为在美发展的坎坷历程、美相关公司股价大跌、法德等国家领导人表态不会追随美国对华为的‘禁令’、中国一定能冲破任何封锁打压”一步步展开,用丰富的事情真相、饱满的情感豪取阅读量10万+。

文章来源:《钢铁》 网址: http://www.gtbjb.cn/qikandaodu/2020/1210/445.html



上一篇:穿上它,秒变钢铁侠!
下一篇:揉钢铁如面团

钢铁投稿 | 钢铁编辑部| 钢铁版面费 | 钢铁论文发表 | 钢铁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钢铁》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