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炮、病菌与钢铁》:是否说透了“过去1.3万(2)

来源:钢铁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2-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这一切只是巧合吗?当两个世界相遇时,为什么是欧洲人在武器、技术和政治组织方面占尽优势,而不是反过来,印第安人的大军在欧洲登陆,血洗马德里

这一切只是巧合吗?当两个世界相遇时,为什么是欧洲人在武器、技术和政治组织方面占尽优势,而不是反过来,印第安人的大军在欧洲登陆,血洗马德里抑或巴黎呢?

从书中的叙述看,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美洲的地理条件有关。首先,任何古代文明的发展都是以农业生产为前提条件的:每亩土地能养活多得多的农民—一般要比以狩猎采集为生的人多10倍到100倍。剩余粮食可以养活不生产粮食的专业人员:世袭的酋长、武士、祭司、手艺人……最终才出现了“国家”。由于“欧亚大陆有最大面积的同纬度陆地,就农作物的传播而言也是最为神速的实例”。比如,古代罗马人的主食,已经是来自“肥沃新月地带(今叙利亚、伊拉克等地)”的麦子。

反观美洲,在这方面的条件要差得多。南北向延伸的新大陆则像一叶狭长的孤舟漂浮在西半球的海洋上,内部地理环境又具有极大的障碍性,比如中美地峡的热带雨林就阻碍了安第斯山脉高原地区的马铃薯到达墨西哥高原。结果,印第安人虽然一共培植了一百多种植物,与整个欧亚大陆所培植的植物一样多,可是他们的农业技术却一直非常落后,印第安人在其文明的整个发展历程中,直到西欧殖民者入侵为止均不知道铁金属,他们的农业工具主要是石器、木器和骨器。种子用手一颗颗地点种,而不是撒播;犁地用手,甚至脱粒、碾磨和灌溉之类的农活也是用手……

更不幸的是,美洲缺乏可以驯化的大型家畜,而人类历史上最主要的五种家畜——马、牛、绵羊、山羊、猪全部起源于欧亚大陆。作者并未提及但令人唏嘘不已的是,美洲曾经长期是马科动物的进化中心,可是在人类入侵美洲的短时期内,马便从整个美洲绝迹。这就使得印第安人丧失了一种绝佳的可驯化动物,也失去了利用畜力耕地的机会,这本来是可以让一个人能够耕种大得多的面积,并可耕种某些难以用手耕种的肥沃而坚硬的土壤和长满草根的土地的,结果,今天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一些最肥沃的农田和草原:美国的沿太平洋各州、加拿大的小麦产区、阿根廷的无树大草原长期处于荒凉状态,只是在新来的欧洲移民引进了合适的家畜后,这些地区才立即变得富饶起来。

落后的农业大大限制了美洲社会的人口承载能力,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南北美洲的人口不会超过4000万人,与欧亚大陆完全不能相提并论。更重要的是,就东半球各文明而言,早在文明诞生之初,地中海世界诸文明便有了较多的交往,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之后,这些文明又与印度文明乃至于东亚文明发生交往。“技术会催生新的技术,因此一件发明的传播很可能比发明本身重要得多”。欧洲文明的摇篮古希腊文明的农业种植和金属冶炼术都来自于东方,而蒙古人带来了中国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也是欧洲走出中世纪阴霾的关键因素。

反观美洲,由于对外交往的贫乏,印第安人在技术方面的进步变得难上加难。技术成果常常最容易在不同文明之间传播,最容易为其他文明所吸收。比如,如果彼此交往多一些,那么一个地区的印第安人已知道把轮子用作玩具,当这种玩具通过交往传到另一个地区的印第安人之后,或许会将其发展成车轮,从而彻底改变交通工具极度匮乏的窘境。可惜印第安人在与世隔绝的表现上是全面的,对外既与东半球各文明隔绝,对内彼此也是互不往来。而这最终导致了欧洲人到来时的悲剧。

在《枪炮、病菌与钢铁》的论述里,与印第安人遭遇类似命运的澳大利亚土著或者非洲南部的科伊桑人,也面临着同样的窘境——澳大利亚土著差不多与世隔绝了4万年,而始终不曾发展出农业的科伊桑人狩猎社会也被南下的班图农民所吞噬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书中这样的叙述倒是给读者留下了些微“宿命”的印象。文明的兴衰,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且,是否从一开始,就是为自然环境所注定了的?这恐怕也不见得。在《枪炮、病菌与钢铁》的“后记”里,戴蒙德企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近代是欧洲而非中国将势力扩展到全球。

书中给出的答案是,有利于欧洲发展的一个关键,是所谓“最佳分裂原则”,这为“技术、科学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契机”,而“统一的中国则因缺乏竞争而不思创新”。不仅如此,书中甚至质疑,欧盟的政治与经济统一,根本就是在走“回头路”。至于怎么样才是“最佳分裂”,戴蒙德没有准确定义,但在文中写道,“就像美国联邦体系,境内的五十州皆在竞争性的制度框架下运作,以求发挥最大的行政效能。”

文章来源:《钢铁》 网址: http://www.gtbjb.cn/zonghexinwen/2022/0227/1953.html



上一篇:另一种视角——《枪炮、病菌与钢铁》的启示
下一篇:山东:今年传输通道城市钢铁产能年内应退尽退

钢铁投稿 | 钢铁编辑部| 钢铁版面费 | 钢铁论文发表 | 钢铁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钢铁》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